聚沙成塔,生机勃发。生技32201班由班主任柳忠玉老师和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年组成,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积极向上、充满活力的班集体。自成立以来,班级在柳忠玉老师细心的教导和耐心的呵护下,秉持“育在长大”的理念,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,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、团队协作高效、个人成长与集体荣誉并重的班集体。全班同学团结互助,并肩努力,在思想、学习、文体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一、以思政教育为先导,建立坚定立场
班级入党入团热情高涨,班内有黄晓梦、谢思琪、邹梦玉3位党员,新增胡雅彤、刘心阳、郭佳炫3位共青团员。在全班同学共同推进班集体建设的努力下,班级“青年大学习”网上主题团课完成率高达100%,班级同学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,无人受到记过以上处分。我们班重点抓思想建设,以班风带动学风,以点带面,努力打造有正气、有才气、有朝气的班集体。
二、以学习态度为指引,树立优良学风
班级同学学习勤奋,课堂打卡率和考勤率高达100%,课程及格率达97.5%。在成绩方面,班内有8位同学专业年级排名在前10名,24位同学绩点达到3.0以上;9位同学英语四级成绩达到500分,近半数同学通过英语六级考试。在科研方面,谢思琪、黄晓梦、胡雅彤、张欣悦、郭佳炫、陈思雨等15名同学进入老师科研组进行学习;在奖学金方面,黄晓梦同学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,谢思琪同学获得了长江大学广州校友会奖学金;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,有10余名同学参赛,6名同学获奖;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,谢思琪同学获得二等奖;在大英赛中,谢思琪同学获得二等奖,张珈瑜同学获得三等奖……在柳忠玉老师的谆谆教导下,我们深知唯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社会立足,于是我们班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比赛,取得了以上多项成绩。
三、以班级结构为基础,维持班级运行
我们重视素质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在柳忠玉老师的带领下,班级在2025年荣获“活力团支部”“优良学风班集体”称号,在2024年荣获“标兵班集体”称号。班长胡雅彤获得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荣誉称号;团副黄晓梦获得过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“三好学生”荣誉称号,在院学生会中担任分管主席,担任22级导助;学委谢思琪获得过“三好学生”荣誉称号;副班长郭佳炫在青年志愿服务支队中担任部长;张欣悦获得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个人”荣誉称号,在校级组织长青传媒中担任主席;邹梦玉在校级组织蒲公英之家中担任宣传部部长……班级分工明确、秩序井然,通过班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,投票决定班级活动、学习计划以及班级委员的组成,增强班级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,保证公平性与公正性。
四、以志愿实践为拓展,增强关怀能力
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,筑牢“社会实践”第二课堂。崔琳、张欣悦同学参加了荆州马拉松志愿活动;刘心阳、张欣悦参与了献血活动;黄晓梦、张欣悦、胡雅彤等5名同学分别在寒暑假参加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,获得了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;郭佳炫、黄晓梦、刘心阳、张馨怡、张欣悦、胡雅彤等6名同学参加了学院组织的“三下乡”暑期实践。在“返家乡”和“三下乡”实践中,我们真正做到了走进基层干实事,培养了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。全班同学以“长大长青”为宗旨,在个人实践中成长成才,在集体实践中奉献力量,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。
五、以七育教育为指引,促进全面发展
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,全班同学在“育在长大”理念引领下,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,努力提升个人素质,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,做好党的接班人。在德智体美方面,严树同学在中国象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;陈丽明同学在党的二十大线上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,并在“长江春潮”艺术体育节足球比赛中获得第八名;王彩云、王思睿同学在湖北省大学生烘焙创意嘉年华中荣获三等奖;胡雅彤、黄晓梦、张欣悦同学共同参与了“长江大学首届心理微电影大赛”“长江大学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”,并在“长江大学首届法治文化节”中荣获一等奖……在劳动方面,我们班同学切实做到了“只留下一个脚印”。平时课堂教学和实验实操结束后,值日生都会仔细打扫教室和实验室卫生,不给老师添麻烦;除此之外,同学们还积极参加室外清扫活动,为保持环境整洁出一份力。在能力方面,我们班同学不仅在院内获得数十个奖项,甚至在校级、国家级比赛中也斩获多个奖项,比赛项目涵盖学科和文体。在安全方面,副班长郭佳炫多次开展安全主题教育班会,消防安全、电信安全、交通安全等知识早已深入人心。“七育润心”——正是那把开启全面发展之门的钥匙,它引领我们向阳而生,绘就青春最绚烂的画卷,以个人的成功描绘祖国宏伟发展的蓝图!
“散是满天星,聚是一团火”!生技32201班的同学们各自闪耀着自己的光芒,但分散并不意味着力量的削弱,反而通过各自的努力和贡献,让整个星空更加璀璨夺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