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,增强学术交流能力,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6月9日下午2:30,我院生物组在1教217会议室、食品组在行政楼323会议室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。生物组学术报告由副院长杜何为教授主持,9名研究生分享学术成果,杜何为、余知和、柳忠玉、刘睿和陈颖5位老师受邀担任活动评委;食品组学术报告由副院长孙卫青教授主持,8名研究生分享学术成果,高梦祥、孙卫青、吴华伟、李利和江洪波5位老师受邀担任活动评委,两组共近100余名师生参与交流学习。
学术交流过程中,2021级研究生段奥以《玉米近叶脉褪绿基因ZmPVC1的发掘与分离》为题,介绍了由单显性隐性基因控制其突变性状的近叶脉褪绿突变体pvc1;发掘并分离出编码一个转录因子的目的基因ZmPCV1,利用ZmPCV1突变体对其表型进行验证;2021级研究生李志泉做题以《基于SWATH-MS代谢组学分析不同贮藏年份青砖茶的化学差异》为题,利用基于SWATH结合UPLC-Triple-TOF/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,对不同贮藏年份0-9年的青砖茶贮藏过程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,为不同贮藏年份的黑茶的化学成分差异提供了新的见解; 2020级研究生谭晓倩以《北京地区冬青卫矛炭疽病原鉴定及其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》为题,介绍了北京地区冬青卫矛炭疽病为8种炭疽菌;明确伤口利于炭疽菌侵染冬青卫矛叶片;筛选高效防控药剂咪鲜胺;2021级研究生龚鸿红以《磁场协同 CaCl2 对肉糜制品的提咸保质效应研究》为题,介绍了磁场协同CaCl2能在减少NaCl添加量的情况下提高肉糜的咸味强度、蒸煮得率和凝胶质地;2021级研究生邬倩以《肿瘤促进因子ADGRG2与miR-326相互作用在肝癌中的系统研究》为题,介绍了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G2(ADGRG2),发现ADGRG2可能是肝癌诊断、免疫治疗和预后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,并与中性粒细胞和癌症炎症有关;2021级研究生张俊祥以《金纳米颗粒介导的荧光免疫分析用于快速灵敏检测赭曲霉毒素A》为题,介绍了作为酶联免疫的信号放大载体的胶体金,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荧光反应,在4分钟实现荧光信号输出,实现对赭曲霉毒素A快速灵敏检测。其他13位同学也都结合自己的科研学习经历,对自己所在课题组正在研究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,现场分享心路历程。
经过激烈角逐,段奥、李志泉同学获得学术报告一等奖;谭晓倩、龚鸿红、张俊祥和邬倩同学获得学术报告二等奖。石陈珺、高昊煜、肖宇、徐勇、金峰、刘敏、赵雨贺、龙敏、高少凡、刘耀威和琚梦林同学获得学术报告优秀奖。
本次学术论坛活动的开展,提高了本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,锻炼了研究生学术汇报与交流的能力,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学术氛围。